汽车学院始终坚持将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机制作为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核心引擎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探索形成以 “双带头人”为引领核心,党建与业务“双擎”驱动,贯通“思想铸魂、教学创新、科研攻坚、服务赋能”四个维度的“双擎四维”工作法,有效破解“两张皮”难题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一、强化“头雁”领航效应,筑牢政治引领“红色堡垒”
(一)打造先锋阵地,夯实融合基础
由“双带头人”书记牵头,高标准建设工作室,将其系统打造为集理论武装、业务研讨、攻坚突破于一体的“党建业务融合指挥中枢”。常态化开展“书记沙龙”“党员论坛”等品牌活动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专业前沿动态同频共振,近两年累计组织跨学科研讨20余场,形成“理论学习—业务碰撞—成果转化”的良性闭环。
(二)创新组织生活,激活实践载体
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“两张皮”现象,将支部活动延伸至项目组、教研室、企业一线“最前沿”,着重在融什么、怎样融、通过什么来融、融到什么成效上下功夫,促使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提升。例如,围绕校企合作堵点问题,开展“主题党日+技术攻关”专项行动,党员骨干带队深入企业车间,在解决精密轴承加工精度优化等12项实际问题中,实现党性修养与专业能力“双提升”,相关做法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创新案例。
(三)深化“双培养”计划,锻造骨干队伍
实施“双培双促工程”,一方面把教学科研骨干吸纳入党,近两年发展4名高级职称教师,2名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,实现“业务尖子”向“政治先锋”的转变;另一方面将党员教师淬炼成才,9名党员教师斩获省级以上人才称号,10名党员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摘得奖项,形成“党员带头干、骨干跟着上”的生动局面。
二、聚焦教学科研主业,锻造育人攻关“先锋战队”
支部紧扣中心工作,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学术专”,推动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、科技创新主战场上“亮身份、作表率、当先锋”。
(一)教学改革“打头阵”,擦亮育人底色
设立“党员教学示范岗”,由“双带头人”书记领衔,组建课程思政建设专班,构建“专业知识点+思政元素点+行业案例点”三维教学体系。两年间,成功打造《机械设计基础》《汽车构造》等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,《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技术》等5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,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。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在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”等赛事中勇夺国家级奖项1项、党员教师荣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项,荣获技能大赛省级奖项3项,省级奖项20余项,育人成效显著。
(二)科研创新攻难关,勇担使命重任
以党员为核心组建“科研先锋突击队”,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产业发展痛点,围绕企业科技创新领域进行集中攻关。近两年,团队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,研发的“智能轴承寿命预测系统”成功应用于洛阳轴承集团等企业,推动科研成果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”。
三、深化协同联动机制,构建服务发展“共同体”
支部立足行业特色,以“党建链”串联“资源链”“服务链”,打造校地、校企、校校协同发展的“生态矩阵”。
(一)组建产教融合“大平台”
联合洛阳轴承集团等104家单位发起成立全国轴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搭建跨区域产教资源对接平台,推动“人才共育、技术共研、资源共享”。2025年,该共同体成功获评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成为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“关键纽带”。
(二)深化支部共建“强联动”
与宝武铝业开展支部共建,与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、智能制造学院等开展“支部结对共建”。联合开发《大国工匠进校园》等思政教学案例库12个;实施“党员导师领航计划”,15名党员教师与学生党支部“结对子”,在学业指导、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“全周期”帮扶,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都保持在98%以上。
(三)下沉一线“优服务”
组织党员教师深入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、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“技术义诊”,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项,培训企业技术骨干200余人次;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3个,年均为地方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0余人,实现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提升育人质量”双向赋能。
两年来,支部以“双擎四维”工作法为抓手,推动“双带头人”工作室辐射效应持续释放,先后获评“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称号。下一步,支部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,以更高标准、更实举措推动党建业务融合走深走实,为学校“双高工程”建设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贡献“汽车力量”。